為什麼家用汽車很少有「超5m」的大車,歐美也是這樣嗎?

家用轎車裡很少看到超過五米長的車,似乎熱銷轎車包括SUV,主流車的極限尺寸都是「緊湊級」;轎車平均為4700*1800*1450mm以內,SUV多為4650*1850*1700mm以內,為什麼大車很少呢?一般觀點都認為車子越大空間越大,駕乘體驗才會更好,這確實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但是大車的油耗也更高。

三要素:

車身尺寸

整備質量

排量

汽車是「鋼鐵之軀」,用的是主要材料是鋼板,這是一種密度很大的元素;所以車身越大用的鋼材就越多,車身也就會越重,至于輕量化材料不能指望……強度在600Mpa左右的高強度鋁合金至少要4~5萬元一噸,汽車指導價的40%左右是車輛的製造成本,合資汽車的比例多少還要低一些。成本中包括發動機、變速器、轉向機、懸架等五大總成和諸多零部件,包括很多高成本的晶片和智慧配置,能用于車身材料的比例就很低了;所以輕量化材料不是一般的車輛能用到的,一般的豪華汽車都用不了多少。其他諸如碳纖維等材料更不能奢望了,這些材料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一噸。

最終結果是車身越大車輛就越重,整備質量其實就是空車重量,一般緊湊級轎車在1200-1500kg之間,緊湊級SUV在1400-1800kg區間;達到大中型標準的轎車會在1500-2000kg之間,SUV則能橫跨1700-2500kg!很重哦。

重車需要的是大排量發動機,沒有充足的動力儲備車輛就不會有理想的駕駛感受。

然而大排量的發動機的製造成本偏高,其匹配的大扭矩容量的變速器成本也很高;所以≥2.0T的車輛的價格普遍不低,合資汽車價格離譜,一般都要20萬左右才有理想的入門級選項;國產汽車的價格合理,但也要13萬左右起步才有理想選項。消費門檻略高,這是決定大排量的大中型車比較少的第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還是排量,排量越大油耗越高,相同排量和動力標準的發動機,用于越重的車身的耗油量越大;于是價格合理的國產中大排量汽車的熱度也不高,因其價格探入了主流車的價格區間內,而主流車的消費者需要的是車輛足夠省油——為什麼2.0T兩驅或四驅的國產A-C級轎車或SUV的油耗即便很低,可以低于絕大多數合資同級車卻難以被好評呢?原因在于這些車的消費者認為這些車的油耗高——價格高的合資車即便技術一般且油耗更高,其面向的消費者是能夠接受高油耗的,所以普遍不認為油耗有什麼異常。

這裡就可以做一個總結了,那就是大尺寸、大排量、油耗高的車不能賣的太便宜,否則即便已經很優秀也會被差評;所以國產汽車裡的高性能車也在品牌向上,車輛提升到中高端陣營後的銷量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主流車的尺寸總不會很大,這是用戶需求決定的結果;這種現在也不是「特色」,歐洲的主流車基本都是小型或微型車,咱們認為的緊湊級車在歐洲市場就算是中型了,其原因也是用車成本太高且車輛淘汰週期太短所致。日本流行的是小到不能再小的K-car,日本是資源嚴重匱乏的小島子,為了省油而強行推廣這種駕乘質量極差的差,方式為給予補貼和不要求有車位即可購買;美國的熱門車看似是大排量巨大、尺寸也極大的大皮卡和豪華越野車,實際上占比最高的主流車日本和韓國的緊湊級車,特點是排量小和便宜。

主流車總不會很大,這也算是國際標準了。


用戶評論

2023/3/30 9: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