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談到輪轂的大小,總希望輪轂越大越好,畢竟看起來很美、很高級,但往往有些人會選擇更小的樞紐,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合理的,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加大汽車輪轂不會改變輪胎的最大直徑,所以理論上車主可以更換汽車輪轂,但是法律不會允許你這麼做。
高配車總比低配車好看,輪轂是輪胎價值的關鍵。很多年輕人總是喜歡大尺寸的輪轂,比如18寸、19寸甚至20寸,他們認為大輪轂大氣、運動,甚至有人會將其改造成更大尺寸的鍛造輪轂。但是追求實用性的老司機往往喜歡小尺寸的輪轂,17寸比較合適。那麼買車是選大輪子還是小輪子呢?
因為輪轂的改變會打破整車的機械平衡,帶來不必要的安全隱患。首先,汽車輪轂越大,橡膠輪胎的緩衝厚度越小,這很好理解,因為輪胎的整體直徑沒有變化。就算輪轂再大,外面的橡膠輪胎也必須收縮,否則可能裝不進去。所以在汽車的整備質量和最高車速不變的情況下,不建議更換大輪轂。
當輪胎的減震效果下降時,在極端路況下容易傷到輪轂,對乘坐舒適性也有很大影響。此外,如果輪轂變大,會增加輪胎質量,雖然輪轂是鋁合金的,但是多出來的質量還是會增加油耗。懂車的人最在乎經濟性,他們明白買車的意義就是省心、省錢、方便,不會為了美觀多花錢。
大輪轂也是4S店鋪和廠家割韭菜的重要手段,同樣的配置,光是選個大輪轂就平白多加幾千塊錢,這錢真的不值,懂車的人喜歡選擇低價位的車,自然更喜歡17寸甚至16寸的輪轂。大輪轂會增加油耗,因為輪胎更寬,進而增加輪胎的抓地力和操控性,同時會增加摩擦力。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摩擦力越大,自然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對于汽車來說,能源就是汽油。另外,大輪轂重量意外增加時,簧下重量每減少1KG相當于15KG簧上質量的減少;一般來說,汽車質量每減少1%,油耗就會降低0.6%至1%,綜上所述,輪轂越大,油耗越高。
輪轂變大,輪胎就會變寬,也就是說大輪轂的輪胎接觸面積更大,所以摩擦力會變大,油耗沒有理由不上升,這也是懂車的老司機們儘量避免的問題,所以都想選擇小一點的輪轂。也就是說,如果你用的是16寸的輪轂,癟率45,如果換成18寸的輪胎,癟率40甚至35,這樣會造成輪胎很薄,結果就是舒適性降低,路上會有點顛簸。
比如穿越限速帶,車內震動會明顯加大。總之,更大的胎寬也會帶來更大的輪胎煩躁。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一定要用較小尺寸的輪轂,安裝較大高寬比的輪胎才能完全避免鼓包,因為這和很多因素有關,會受到車速、胎壓、載荷的影響。
車速越高,衝擊力越大。車速很快的情況下,遇到強烈的撞擊,難免會發生顛簸。胎壓過低,滾動時輪胎變形會增大,熱量上升,橡膠變軟,衝擊時容易鼓包,兩車如果超載,很容易突破輪胎的耐久極限,遇到撞擊容易鼓包。
17寸輪轂雖然不算大,但對于市面上不同車型來說也不算小,不過還是要具體車型具體分析。除了輪胎,小輪轂的優勢還體現在能夠減輕簧下重量,這樣車輛操控會更加靈活;另外,使用小輪轂被路牙刮到輪轂邊緣的機率比較小。
相反,如果輪轂的尺寸較小,比如大眾的15寸輪胎,那麼輪胎的橫截面高度就會較大,這種情況下,如果路面比較平坦,坐在車裡還是比較舒服的。但是如果過了減速帶或者坑窪,過去帶來的餘震會很厲害,也會導致車裡的人很不舒服。所以合適的尺寸是17寸,不會因為輪胎斷面高度小導致車輛顛簸得厲害,也避免了小輪轂減速帶餘震帶來的不適。
總之,關于大小輪轂優缺點的描述,可以說所謂的17寸小輪轂和18寸大輪轂各有千秋,選擇17寸輪轂對于家用車來說是非常合理的,兼顧了顏值、舒適、動力、油耗、耐用五個維度,是一個非常平衡的選擇,但這只是一個取捨,根本無法理解車。畢竟有些車友有足夠的實力和財力,為了強勁的性能選擇更大的輪轂不是很不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