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擋的車子本身就比自動擋的快。因為動力來得直接簡單粗暴,只要深踩油門,發動機轉速呼呼響。更何況一般開手動擋的技術都比較好。畢竟油離配合很重要。再比如我。紅綠燈只要我是第1輛車。綠燈一亮。我就已經起步了。有時候開到中間了,有些人才起步。這也是一種意識。快速起步也可以減少擁堵。至于油耗高低。我個人是覺得,你車都買了,省那一點油錢幹啥?捨不得油你去把車抬著走。車就是給人服務的。不是你幫他服務的。
所以這是手動擋的優勢。因為手動檔起步本來就比自動檔快,這是人腦控制和電腦控制的區別。自動檔的換檔邏輯是固定的,起步時扭矩達不到最大化,起步當然就慢。但手動檔的車發動機轉速和檔位都由人自由控制,起步時可以盡可能將扭矩最大化,起步當然就快了。只是操作手動檔全靠油離配合,對技術要求比較高。
如果駕駛員的熟練程度不夠一起步就熄火,那就別跟人家比了。第二換擋手感怎麼樣?一部車的換擋手感好與差,對整個車的駕駛有著很大的關係。第三就是車輛的調教。比如大眾,它前半程扭矩釋放比較多。速度一上來以後立馬疲軟。
At變速箱的傳動效率本來就不如手動擋。就算是馬自達這種帶鎖止的傳動效率頂多只有90%幾。可at變速箱的傳動效率還是有點區別。綜合天時地利人和來看,跑不過手動擋的並不奇怪。
而且主要是手動擋和自動擋的檔位切換點不一樣,兩個排量相同的車,在路燈路口同時起步,手動擋的老司機直接二檔起步,一腳油下去,直接切四檔,這個過程,自動擋的車卻還在二檔換三檔,速度自然跟不上手動擋,因為自動擋的車必須達到設定的轉速才移動切換檔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自動擋的菜鳥在超車時很肉,因為他不會切換到手動模式,還有就是很多人在爬坡時,發現自己幾十萬的自動擋居然跑不贏麵包神車,也是因為一直用自動擋的原因,明明這個坡道要一直用三檔,可是自動擋的車它切換檔位是根據轉速來確定的,所以就會出現剛剛感覺速度起來了,然後就換擋了,然後又掉速了,又切換到三檔,而手動擋掛在三檔,不松油門,速度自然就杠杠的。
我的別就是小排量手動擋。1.4L手動擋,開了接近6年。談不上人車合一,但是彼此都習慣了。多寬路能走,多大的空位可以超車,超車要減檔還是深踩油門就行…這些都很有數了。一般家用車,尤其自動擋,不管是起步還是加速都沒我快。當然有例外,我只能說一般情況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市區限速高架80以內,性能車的優勢被動不動地擁堵抵消了。高速上面,尤其通常情況,小排量手動還是幹不過大馬力車。
很多車友都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沒有絕對的對錯,因為情境不同。我就說幾年前的一個經歷吧,當時我手動擋1.6的,開車沒多久。有一次坐同事的車出去,記得是雪佛蘭1.4手動,然後讓我驚訝的事發生了,他開著1.4排量的小車竟然比我1.6的提速還快!當時我說了一句:你這1.4開出了1.6的感覺啊。他笑了說,只要你捨得給油!從此,我知道了只有肉人沒有肉車這句話的含義。當然,如果你硬要將1.4的車和1.8或更大排量車去比,那也沒辦法。同一輛車不同的人去開,可能感覺完全不同!
小排量手動擋提速快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手動擋,檔位升降是由人掌握的,如何操作熟練,入檔換擋比自動擋要快一點點,有隨心所欲的感覺,不會讓電腦去判斷,特別是在升檔和降檔的臨界位置,它的判斷沒有人快,所以手動擋在同級別中比自動擋是顯得乾淨俐落和快一丟丟。
2、小排量手動擋,可以壓榨每個檔位的最大扭矩,還可以直接二擋起步,把轉速拉到4000轉不換擋,那個時候時速可以達到50—60左右了,自動擋可能還沒有升到三檔。當然自動擋也可以猛踩油門,讓它一直在某個檔位,但是電腦的計算在反映在變速箱和速度的時候,它是沒有人反應快的。
3、手動擋的駕駛樂趣在于,車輛的操控是跟隨人的思想及時體現出來,駕駛意圖直接反映出來,也就是你想車怎樣,它就可以怎樣。當然,小排量手動擋別去比高爾夫GTI這種車,那不是一個級別的,在同級別中相比自動擋那應該還是有點優勢。
當然,小排量畢竟是小排量,最多只能壓榨出那麼一點點馬力和功率,城市道路跑跑還好,要比直線加速或者高速路上跑,還是算了吧,自己識趣一點,規規矩矩該怎麼開怎麼開,別去招惹別人,否則,一個油門,你只能吃灰,連個尾燈可能都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