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式車身」與「非承載式車身」有何區別?看完組裝過程你就明白了

我們經常聽人們說起過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但是有些朋友總是弄不清楚這兩者具體是什麼意思。如果想知道哪個好,我們首先就要弄明白它們的不同之處,如果能把這個弄明白了,那你自然就明白兩者的優缺點了。

承載式車身

承載的意思就是承擔載荷,所謂的載荷就是汽車上各種零部件和系統。承載式車身就是把所有的零部件和單元系統都裝在車身上,需要車身來承擔這部分負荷。

承載式車身在生產中使用的是成卷的鍍鋅薄鋼板,機器把鋼板裁剪、衝壓,形成車身不同部位的散件。然後再把散件焊接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個籠狀的車身。

籠狀車身進行過防銹處理和噴漆以後就被放在總裝線上,由機器帶著慢慢往前移動,而生產線兩邊的工人們則按順序把發動機、變速箱、懸掛、油箱、座椅、儀錶盤、內飾板、車門、大燈等等零部件給安裝到這個車身上。等全部零件都裝好以後一輛車就組裝完成了。

可以看到承載式車身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安裝在籠形車身上的。

非承載式車身

非承載式車身的意思就是車身不承擔載荷。

非承載式車身前期生產和承載式車身一樣,也是薄鋼板衝壓成各種車身元件,然後焊接成一個完整的籠形車身。經過防銹處理和噴漆以後工人們開始把車門、大燈以及車廂內部的部件給裝到車身上。比如儀錶盤、座椅、方向盤、內飾件等等。

與此同時另一條生產線上則被放上去了一套汽車大樑,工人們把發動機、變速箱、懸掛、排氣管、車輪、刹車系統、油箱、傳動軸等零件依次裝到大樑上。理論上來說這個大傢伙只要擺個凳子,撞上踏板和方向盤就能開走了。

車身和大樑都安裝好以後工人們就通過起重機把車身吊起來,裝在大樑上,固定好螺絲,再把相應的控制機構、線路接好,一輛車就生產完畢了。

看到這裡大家就能明白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的區別了。

承載式車身好還是非承載式車身好?

這兩者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壞,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來分析:

(1)技術含量

承載式車身復雜度更高,更先進。雖然節約了大樑的材料,但是整車強度都落在了車身上面,而且車身還要安裝所有的零部件,因此無論是設計還是生產都更復雜,也更考驗技術。而非承載式車身相對就簡單多了,做一個結實的大樑,再把車殼子套上去就成了,不需要太復雜的技術。早期的汽車幾乎都是非承載式車身。所以單從技術含量上來說 非承載式車身更先進。

(2)安全性

大部分情況下非承載式車身會更安全,但也不是絕對的。我們不妨舉個例子,承載式車身相當于一個易開罐,而非承載式車身相當于一個放在鐵架子上的易開罐。

如果非承載式車身與承載式車身相撞,那就相當于一個易開罐去碰另一個放在鐵架子上的易開罐,很明顯承載式車身的易開罐很容易碰到更堅硬的鐵架子,從而導致自身嚴重受損。

如果是承載式車身對撞,那後果要比非承載式車身對撞要好一些。因為承載式車身對撞時相當于兩個易開罐碰,雖然兩者都會受損,但是它們都更容易變形,吸收一部分衝擊力,從而降低易開罐內乘客受到的傷害。但是兩個放在鐵架子上的易開罐相撞的時候相當于兩個鐵架子對撞,由于雙方都無比堅硬,很難變形,所以撞擊時會產生強大的衝擊力,結果易開罐內的乘員受到的衝擊傷害更大。

特別是在翻車的時候,承載式車身有更明顯的優勢。因為承載式車身的車輛普遍更輕,再加上車廂有合理的承載結構設計,因此不容易發生車廂的嚴重變形。而非承載式車身有一個粗壯笨重的大樑底盤,發生翻滾時會對車廂產生更大的衝擊力,再加上非承載式車身的車輛普遍更重,因此車廂變形的風險更大。記得之前看人們在山溝裡玩爬坡,一輛麵包車爬坡失敗後從半坡翻下來,滾了三圈,但是車廂整體沒怎麼變形。而另一輛有大樑的硬派越野車只是翻滾了兩圈而已,A柱就已經彎曲變形了。另一輛有大樑的皮卡車更嚴重,只翻滾了一圈而已,整個車頂幾乎塌陷了一半。

所以說安全性方面是各有優勢,沒有絕對的安全,如果有,那就是安全駕駛。

(3)舒適性

這個完全因人而異,承載式車身整體性好,一致性高,行駛更加平穩,震動、噪音抑制得更好。非承載式車身重心高,行駛穩定性略差。但是堅固的底盤在行駛中也能帶來一種另類的靜謐和穩重感。具體哪個好完全看個人。

(4)經濟性

論經濟性那絕對是承載式車身優勢更大,因為自重更輕,車身更低,更省油。而非承載式車身由于增加了粗壯的大樑,自重更大,車輛重心也更高,風阻更大,所以更費油。

現實中家用車更傾向于使用承載式車身,而非承載式車身只有越野車、載貨為主的皮卡車、大貨車在使用。


用戶評論

2023/3/30 10: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