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公交車司機開車時,換擋「不踩」離合踏板?

換擋不踩離合并不是高深莫測的技巧,這種操作只要是一個多年開手動車的老司機,并且對所駕駛車輛各個擋位所對應的車速、發動機轉速精確了解就能完成;換擋并非一定要有離合器,只是配備離合器的手動變速器更容易操作,對新手更友善罷了,但有沒有離合器與換擋沒有本質的聯系。

至于公交車駕駛者為什麼換擋很少踩離合器踏板?可以這麼去理解,其一大部分公交車駕駛者具備無離合換擋的技巧,只要對不同擋位下的轉速、車速精確了解,并能找到適合摘擋的節奏,那麼這種操作對變速器影響不大,但不熟練硬拽摘擋則另當別論;其二不踩離合換擋的原因在于疲憊,駕駛工作者全天都在開車,現在車多路況堵,左腳踩一天的離合踏板很難受。

實際上不僅僅是客車駕駛員存在這種不踩離合換擋的方式,一些出租車駕駛者也有這麼操作的,理由就是太疲憊了,不踩離合能讓左腳輕松些;十幾年前鄙人在駕校學車時聽教練提起過這種方式,后來鄙人是通過一位開出租車的大姐實機演示才學會的;這種操作實際上與二擋起步是一個道理,都是駕駛從業人員減少操作步驟節省體力的方式。

無離合換擋的難點

換擋不踩離合操作難點在于摘擋、入擋,若找不到發動機扭矩與驅動橋倒拖力矩的平衡點,擋位就不容易摘下來。因為不踩下離合器踏板,發動機、變速器、驅動橋處于一個硬連接狀態,相互較勁擋就摘不下來;其次如果不能精準找到換擋后車速所對應的發動機轉速,那麼擋桿就推不進去;如某車用4擋跑70km、發動機2500轉,而用5擋跑2000轉即可,當保持4擋、2500轉、70km行駛時想升5擋,就得在空擋處等轉速降至2000轉再送入,此時可以輕松進檔。

無離合換擋—摘擋

幾十年前的一些大車所使用的變速器稱之為滑動嚙合變速器,結構如上圖這般,檔桿控制撥叉可以直接推動齒輪,從而完成不同擋位的輸出,因為只要換擋需要齒輪移動,所以容易打齒(兩腳離合是解決方案);但現如今咱們民用車手動變速器被稱之為常嚙合變速器,也就是說上圖中上下兩排齒輪的位置是固定的,只不過圖中藍色齒輪處于松動狀態。

而撥叉控制的接合套可以完成對不同擋位松動齒輪的鎖定,鎖定幾檔齒輪就等同于掛哪個擋位;摘擋其實就是通過擋桿推動撥叉把于某個擋位咬合的結合套給移除(如上圖所示結合套通過內部的齒輪套在同步器及擋位齒輪上),也就是將套在某擋位輸出齒輪上的接合器給拔下來;但要考慮汽車的兩種不同的狀態,其一當車輛保持勻速、提速狀態時,是發動機拖著驅動橋走,而當松開油門時則是驅動橋拖著發動機走,這兩種狀態結合套與輸出齒輪之間就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咬合力。

而此時想把接合套從輸出齒輪上拔下來就很困難;上圖中這倆相互咬合的齒輪就很形象地展現出這種狀態;勻速、提速時是紅色齒輪帶著藍色齒輪轉,而松開油門則是依靠藍色齒輪帶著紅色齒輪轉,這兩種狀態下都很難分離,等同于摘不下來擋;只有在兩者力矩相同或極為接近時才能完成分離,也就是當從紅色齒輪拖藍色齒輪逐漸轉變為藍色齒輪拖紅色齒輪的一瞬間,必然存在一個兩齒輪力拒相同的時刻。

而這個時刻通過擋桿控制撥叉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接合套從輸出齒輪上拔下來,但這個最佳時刻不容易找到,需要對同一臺車進行長時間的駕駛;如果把上述結合到正常駕駛中就是當我們松開油門后,此時發動機扭矩開始下降,但還是在拖著車走,而隨著發動機扭矩持續下降,終究會有和驅動橋倒拖扭矩相同的那一時刻,精確找到這個節點就能在不踩離合的狀態下摘擋。

無離合換擋—掛檔

鄙人始終覺得無離合換擋的難點在于摘擋方面,因為摘擋需要靠感覺,而感覺最難以量化;而進檔則是需要了解不同擋位下車速與轉動機轉速的對應即可,可以通過日常用車來精確了解;比如用4、5、6三個擋位跑同樣的車速,看看不同擋位所對應的轉速都是多少即可;比如用4、5擋跑70km,4擋轉速對應2500轉、5擋2000轉,4擋升5擋時在空擋處等轉速從2500降至2000轉送入擋位即可。

同理5擋降4擋在空擋處補油把轉速從2000轉提高至2500轉就能送入擋位;所以手動變速器換擋的本質與離合器沒關系,有沒有離合器在理論上都不會影響換擋結構,只是有離合器可以更容易完成換擋,畢竟踩下離合會導致變速器輸入軸失去力拒避免了相互較勁的問題;上述就是無離合換擋的原理以及操作方式,實際上這類花里胡哨的技巧對于開車只為日常代步的朋友沒啥意義,時間久了都會,沒必要刻意去練。


用戶評論

2023/3/30 1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