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血管的使用期限決定了我們的壽命,只有血管保持「暢通」,血液保持「潔凈」,才能順利為全身輸送養分,滋養身體,維持生命。
由于年齡的增長和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的累積,血液中總會出現一些「垃圾」,如重金屬粒子、壞膽固醇、藥物殘留等,導致血管經常「堵塞」,輕者會引發記憶力減退、頭痛、乏力、失眠等癥狀,重者則引發粥樣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1.血管堵沒堵,自己在家測
那,怎麼測血管堵沒堵呢?一看就明白。腳是人體的末梢,也是心臟最遠端,血管有問題,腳最先有感覺。
最開始,兩個感覺:第一個是腿有點怕冷;第二個如果走路路程比較長,一邊的腿容易疲勞酸痛。還有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可以驗證:人的手腕上能摸到脈搏,其實,人的足部足背正中最高點,輕輕摸,能感受到脈動。
平時能摸到這個足部的脈搏,證明我們的動脈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可當走一段距離之后,再摸,反而摸不到這個脈搏,此時,就可能發生了輕度的動脈血管堵塞。
2.血管堵不堵塞,看看頭髮就知道!
當我們把雙手放在兩側的脖頸處,你會感受到,脈搏的跳動,這兩根血管,就是頸動脈,他們負責向大腦媛媛不斷的供應血液,以提供大腦運作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而白發的長出可能與這兩根血管有很大的聯系。
一旦出現堵塞的情況,頭部將出現供血不足,頭皮處的血管將無法進行暢通的血液循環,此時,毛囊無法吸收到充足的養分,就會導致變白、脫落的情況。除了頭髮受到損傷之外,頸動脈堵塞還會造成大腦缺血缺氧的情況出現,導致腦梗、中風、偏癱等嚴重后果。
那麼,平時在生活中我們應如何防止血管堵塞呢?
三個小動作一杯茶,每天五分鐘,疏通血管,更健康
動作一:轉腳踝
踝骨周圍有許多穴位,腳踝還是氣血運行的樞紐部位,經常轉動可以刺激穴位和經絡,促進血液運行,保護心血管;還能間接刺激足踝旁的經穴,對胃、腸、心、腎疾病均有防治作用。
方法:坐在椅子上或站立位,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轉動,每次30秒,早晚各一次,洗澡后進行效果更佳。
動作二:轉膝
轉膝不僅能增強腿部肌肉力量、防止腿衰老,還能有效減少靜脈壓及促進血液循環,防治下肢靜脈曲張,增加腰、膝、踝關節的活動范圍,增加關節的靈活性。
方法:雙腳并攏站在地上或者坐著,雙手按住膝蓋,先按順時針轉30圈,再按逆時針轉30圈,堅持做兩次。
注意:有關節炎的中老年人不建議這個動作。
動作三:按摩腿肚
腿肚有多個經脈通過,集中了很多穴位,經常按摩腿肚可以促進經絡活動,能有效促進腿肚血液循環,防止下肢靜脈曲張,保護血管健康。
方法:左腿自然彎曲,彎下腰用左手輕輕按摩小腿肚10至15次,換右腿依次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