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車位短缺已經成為了各大城市的通病,一線大城市車位的價格炒到了幾十萬,可是依舊有不少車主有錢都買不到車位。四五線小縣城也逐漸面臨車位短缺的問題,買不到車位就沒辦法停車。
10年前很少有人買房的時候買車位,現在車位已經成為了買房的標配。有些城市的車位價格越來越貴,還有中間商二次出手,將原本就不便宜的車位漲價出售。
根據網友一車千里提供的素材, 某小區有一位土豪將小區內556個車位全部壟斷,并且高價出售。小區內有一位女子劉女士一次買下556個車位,江小區里所有剩余的空車位全部壟斷。
劉女士買這麼多車位不是方便自己停車,而是想漲價出售。小區車位原本售價32萬一個,當時很多業主都嫌貴,不愿意買。 等大家想買車位的時候卻發現車位漲價了,原本32萬一個的車位漲到了56萬。
業主找開發商理論的時候,才被告知,小區里剩余的556個車位全部被劉女士買走了。 劉女士花了1.6億買下556個車位,就是為了從中賺差價。原本32萬的車位現在漲到56萬,劉女士只賣車位不租車位,賣一個車位就能掙24萬。
如今劉女士名下有556個車位,全部賣掉凈掙8000多萬。小區業主對此表示不滿,很多人都質疑開發商不應該把所有車位賣給同一個人。
開發商的回復是當初32萬一個車位,你們自己嫌貴不買,現在漲到56萬你們又后悔,這不是活該嗎?
有人將這件事發到網上,網友們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開發商不應該把500多個車位賣給同一位業主,開發商賣車位的時候,應該根據業主擁有房產的數量分配車位。
如果業主在小區內只有一套房,最多只能買兩個車位。業主想買多個車位,必須有多套房的證明。物業將500多個車位賣給劉女士,這種做法顯然不合理,
現在劉女士壟斷車位后坐地起價,這種行為更過分。
也有人認為物業做的沒錯,是業主自己有問題。開發商賣完房后需要立刻將所有車位出售,當初32萬一個車位,業主們都嫌貴沒有人買。開發商總不能自己賠錢吧,既然有人愿意花1.6億買車位,開發商為什麼不賣?
車位和房產一樣允許自由出售,房產有限購令,車位可沒有。劉女士有錢,想買多少個車位都行,現在他買下500多個車位漲價出售,業主嫌貴可以不買。 小區內租不到車位可以去外面停車,為何要指責劉女士沒良心呢?
小編認為劉女士買500多個車位漲價出售合情合理,既然房子可以炒,為何車位不行?但是劉女士漲價24萬有點過分,這位原價才32萬元,現在漲到56萬,只要小區業主集體不買,劉女士就肯定會降價,大家是怎麼想的呢?